11

2019

-

09

多参数水质检测仪电导率指标的测量原理

作者:

启恒环保


多参数水质检测仪检测的水质指标非常多,集成到仪器里的测量方法通常有分光光度法和电极法,而水质电导率一般都会采用电极法进行测量。

水质电导率是待测水样传导电流的能力(导电能力),其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电极放入待测水样中,在电极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(通常为正弦波电压),然后测量极板间通过的电流。根据欧姆定律,电导率(G)即为电阻(R)的倒数,由导体(待测水样)本身决定的。电导率的基本单位是西门子/米(S/m),水质测量通常会用更小的单位μS/cm。

水样的电导率与其所含无机酸、碱、盐的量有一定关系。当它们的浓度较低时,电导率会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,因此,水质电导率指标常用于推测水中离子的总浓度或含盐量。不同类型的水有不同的电导率。新鲜蒸馏水的电导率为0.2-2μS/cm,但放置一段时间后,因吸收了CO2,会增加到2—4μS/cm;超纯水的电导率小于0.10/μS/cm;天然水的电导率多在50—500μS/cm之间,矿化水可达500—1000μS/cm;含酸、碱、盐的工业废水电导率往往超过10 000μS/cm;海水的电导率约为30 000μS/cm。

待测水样的电导率除与其浓度有关外还与其温度、电极上的极化现象、电极分布电容等因素有关,为消除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仪器上一般都采用了补偿或消除措施。为保证待测水样电导率指标的准确性,在采集后应尽快测定,如含有粗大悬浮物质、油和脂,会干扰测定,应通过过滤或萃取除去,以得到到更准确测量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