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811-0535
06
2019
-
03
“两会”政府工作报告“污染防治”中的名词解释
作者:
启恒环保
在今年的“两会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“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%,化学需氧量、氨氮排放量下降2%”,那么何为“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”?“化学需氧量、氨氮排放量”又是什么呢?
二氧化硫:化学式SO2,是最常见、最简单、有刺激性的硫氧化物。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。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元素,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,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,会形成亚硫酸。若把亚硫酸进一步在PM2.5存在的条件下氧化,便会迅速高效生成硫酸而酸雨的主要成分就是硫酸。
氮氧化物:氮氧化物指的是只由氮、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。常见的氮氧化物有一氧化氮(NO,无色)、二氧化氮(NO2,红棕色)、一氧化二氮(N2O)、五氧化二氮(N2O5)等。人为活动排放的NO,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,如汽车、飞机、内燃机及工业窑炉的燃烧过程;也来自生产、使用硝酸的过程,如氮肥厂、有机中间体厂、有色及黑色金属冶炼厂等。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损害作用极大,它既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,也是形成大气中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和消耗臭氧的一个重要因子。
化学需氧量:简称COD(Chemical Oxygen Demand)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。废水、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,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(一般为有机物)的氧当量。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,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。化学需氧量越高,表示水中的有机物污染越严重,这些有机物污染的来源可能是农药、化工厂、有机肥料等。
氨氮排放量:氨氮指是指水中以游离氨(NH3)和铵离子(NH4)形式存在的氮。水中的氨氮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亚硝酸盐,如果长期饮用,水中的亚硝酸盐将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,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,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。
2023-08-22
2023-06-30
2023-05-23
2023-05-20
2023-05-09
2023-01-01
2022-12-01
2022-07-26
2022-04-19
2022-04-19